Document
江苏省生态环境评估中心
江苏省排污权登记与交易管理中心
Jiangsu Provincial Assessment Center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Jiangsu Provincial Assessment Center for Emission Rights Registration and Exchange
首页 > 2023新版 > 要闻动态
江苏环境监测勇立潮头逐新高
2014-01-09 23:00:00    来源:

  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近日率专家组对江苏全省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进行了整体验收。在验收通报会上,万本太强调,在新形势下,必须强化环境监测能力,通过科学监测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监测工作的现代化推动环境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2003年12月,江苏省在全国率先通过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首轮整体验收。2013年12月,江苏再次率先通过第二轮整体验收。

  10年间的 “两个率先”,得益于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江苏高度重视环境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将其纳入江苏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全省环保中心工作、纳入重大督办事项,作为一票否决指标纳入主要污染物减排监测体系考核。

  10年间的“两个率先”,标志着江苏环境监测能力的全面提升,凝聚着江苏环境监测系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率先、争先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江苏环境监测高点定位,朝着实现监测基本现代化的新目标继续奋进。

  投资2.49亿,建成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

  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江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结构转型调整、削减污染物和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巨大压力。严峻的环境形势对江苏监测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监测对象的复杂性,不仅给环境监测的科技水平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环境监测提升科学化水平提供了一次次创新创优的变革机遇。”江苏省环保厅一位副厅长感言。

  2011年,江苏省环保厅超前谋划,着手编制《全省大气复合污染监测站网能力建设方案》。2012年,作为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第一批重点区域,江苏省委、省政府将“13个省辖市全部形成PM2.5监测能力”作为2012年政府重点工作之一。由此,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能力建设方案,从立项审批到开展科研、拨付经费,一路绿灯。

  在此基础上,江苏制定了把PM2.5监测“四步走”变“两步走”、时间由5年压缩至两年的战略目标。2012、2013两年内投资2.49亿,以现有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为依托,建成覆盖城市、乡村与区域边界,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管理有效的省级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通过抢抓机遇,率先实现了全省72个国控点和53个市县监测新6项的全覆盖。通过多种方式,向公众实时公开发布监测信息数据,有效应对了2013年的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

  借助南京亚青会、青奥会的契机,江苏首次联合国内15家科研单位,使用国际最先进的在线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气溶胶激光雷达、VOCs在线仪等高端仪器,在沿江8市开展了流动与固定、水平与垂直相结合的立体式巡航观测,获取各类监测数据35000余个。江苏对联合观测成果总结凝练、深度挖掘,为2014年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监测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环境管理的科学化程度,关系到环保部门依法行政水平,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带着这份自省与自觉,江苏环境监测系统迎难而上,以说清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为目标,以环境监测标准化、现代化建设为载体,带领全省环境监测系统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跨越式发展,推动江苏环境监测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在环境科学决策和执法监管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为推进节能减排、重点流域治理等环保重点工作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目前,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已拥有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土壤等固体物、噪声和振动、室内空气、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环保产品等23类共717项监测能力,先后建成国家环境保护地表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环境监测技术转化与服务平台管理中心、江苏省生态环境测试及服务中心等,监测整体实力位居全国监测系统前列。

  江苏省监测中心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着力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对外技术交流。目前外聘了工程院院士1名、外籍环境专家两名。通过举办蓝天工程论坛,与美国、德国、日本等环境保护发达国家建立了稳定的学术联系和技术业务交流渠道,不断学习和掌握国外的先进环境监测技术。

  完善预警体系,利用现代技术开展科学预警

  江苏积极探索建立区域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系统。2013年3月,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主动与江苏省气象台建立大气污染预报预警会商机制,对每日空气质量与气象成因进行会商,并形成会商报告。2013年6月、10月秸秆焚烧、8月夏季臭氧频繁超标和秋冬季重雾霾期间的应急预警工作中,综合集成环保部门的空气污染监测信息和气象部门的气象信息开展趋势预警分析,进一步完善了大气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体系,同时将开展江苏省区域空气质量潜势预报。

  水质监测方面,江苏太湖流域水环境自动监控系统项目以其“高标准、全覆盖、最先进”的特点走在全国水质自动监控系统的最前沿。112个水质自动站、3个水源地预警自动站、20个湖体浮标站、3艘应急监测船舶和13辆监测车,覆盖了太湖流域主要省市交界断面、国控断面、出入湖主要河流、饮用水水源地等重要位置,构建了太湖流域水质自动监控系统站网。依托自动监测站网,江苏实现了科学监控预警,连续6年保障了太湖安全度夏。

  一“网”之外,江苏还建立了卫星遥感解译系统和水质自动站数据平台、水质自动站质控平台两个平台,“一网一星两平台”实现了江苏太湖流域水质监测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开启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控预警现代化的新征程,为太湖安全度夏、实时捕捉污染信息、环境质量目标考核、生态补偿等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应急监测能力的提升也成为江苏环境监测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功”,在空气应急监测车、水质应急监测车等应急监测车船等硬件设施提档升级之外,面对省内外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时,江苏监测系统更是着力提升软实力,将平时的应急监测演练和培训落到实处,不仅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迅速行动起来,还根据污染事件的情况需要,组织沿线城市进行联动应急监测。

  江苏的质量管理水平一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江苏质量管理模式”也已成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为确保数据真实有效,江苏通过建设省级直联直管空气自动监测质控站、启动多层次综合监督检查机制、制定自动监测异常数据管理程序等多项创新举措,不断推动自动监测质量管理迈上新台阶。

  以大气自动监测为例,江苏通过技术手段倒逼数据质量提升,实现监测数据的真值回归,释放不良行政干预的潜在压力,保障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在13个省辖市建设了26个直联直管质控站,每月分析质控监测数据对比情况,并将结果通报给地方,有针对性地开展飞行检查,确保监测数据偏差在10%以内。

  省级大气多参数站和省级质控中心的建设,实现了南京及周边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形成机制及过程的综合监测,形成全省自动站质量管理体系及一级标准物质臭氧的量值传递。多参数站建成运行以来,已准确捕捉了沙尘过境、雾霾污染、秸秆焚烧及夏季臭氧污染等事件。

  建立准入机制,培育社会检测运维机构

  结合事业单位岗位改革,江苏省逐步实现环境监测行政管理与业务技术的分离,理顺影响监测发展和数据质量的体制机制问题,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环保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由具体监测事务转向环境监测的监督管理,转向环境监测的组织实施、质量管理和技术研发。

  江苏以监测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的龙头,重点推进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监测体制机制、制定各项监测制度、编制规划计划、加强环境质量监督管理、协调解决重大环境监测问题。以监测机构、各级环境监测站为技术的龙头,立足技术立站、科学监测,强化业务技术。

  针对当前监测人员少、任务重等矛盾,江苏积极探索引入市场化机制,向环境保护部申请并批准开展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监管试点,目前经过筛选的9家社会检测机构已开展试点工作。同时,开展环境检测机构固体废物检测能力调查,培育相应的社会检测运维机构。

  目前,江苏省已经制定了社会化检测机构管理与考核办法,建立了有效准入和淘汰机制,进一步规范环境监测行为,加强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质量管理。苏州等地已经以公开招投标方式向市场购买环境监测服务,由第三方社会检测公司承担具体的环境监测试点工作。

  未来,以建立和完善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社会资源分工合作的现代化环境监测模式为目标,江苏正加快整合社会环境监测资源,逐步建立行政监督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监测市场监督管理模式。

  以水质自动站运维和质量控制为切入口,早在2009年,江苏就制定了《江苏省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与考核办法》,积极推行第三方社会运营维护管理,建立了“二级质控、第三方运营”的管理模式,由省(市、县)环境监测部门负责日常质控,着力从技术培训、制度建设、定期巡检、定期考核以及质控考核5方面开展质控工作,确保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可比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据了解,江苏28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中,已有206个实施第三方运营维护,第三方运维比率约73%。全省空气自动监测站178个,其中有62个采用第三方运营维护方式,第三方运维比率为34.8%。

  江苏将监测体系建设纳入“十二五”环保规划,印发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社会化运行管理暂行办法,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走向了社会化。目前江苏已经形成了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监督考核工作由各级环保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监测、监察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在推行污染源自动监测监控设施社会化管理的同时,江苏还推进企业自测自报,确定基础条件较好的第一批共22家排污单位开展自行监测试点,鼓励国控重点源自测自报,采用社会化检测机构委托监测。

  2012年开始,为完善各级监测站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规范监测工作,尽快解决目前存在的监测数据可比性、公信力不强的问题,江苏研究建立了区域环境监测数据可信度评估体系。目前,江苏正开展地表水断面监测数据可信度评估工作,就监测过程的各个环节开展细化和量化研究。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古今事业须成于实”。闻鼙鼓,谋长远。江苏环境监测又一次整装出发,向着更加精彩的答卷努力。

     (李苑)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