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回传摄像画面 精确计算过火面积
一架载着索尼摄像机的无人机在兴化周庄镇的麦田里起航,飞上300米高空,对当地秸秆焚烧情况进行巡查,这是我省在秸秆禁烧巡查中首次使用无人机。当天,南京江宁秸秆禁烧巡查也启用了“无人机”。
记者在兴化周庄镇现场,全程目睹了“无人机”巡查全过程。这架银灰色的无人机,名叫“单兵一号”。它的身材很小巧,双翼展开不过2.5米,机长1.68米,重4.5公斤;动力用的是可循环充电的锂电池,充一次电可飞1.5小时;机身里设有自动驾驶仪,可以按照事先规划好的任务去执行航拍巡查等。该“无人机”售价为60万元/台(套),租用价格为一天一万元。除了五六级以上大风和下雨天不能用,其它时候都可以使用。
此次巡查秸秆禁烧,并不仅仅靠天上飞的“无人机”独立完成,地面还有临时与之配套的“地面站”——一个监控显示屏,实时展现机上拍摄的画面;一台电脑,随时对无人机发出各种指令。天地之间通过业内称为“天地链路”的微波相联系,飞机将拍摄来的画面通过“天地链路”传输到地面监控器上,“地面站”则通过电脑控制其飞行高度、路线、拍摄角度、拍摄焦距等等。现场技术人员介绍,这架无人机的控制半径为15公里左右,在一个半小时内,大约可巡查200平方公里的范围。
下午,“单兵一号”升空。此时,地面临时架起的监控器上,立刻展现出无人机实时传输回来的清晰画面,农田、河流、房屋、村庄……通过监控器,可以从画面上较为准确地看到,哪里进行过秸秆焚烧,辨别出哪里有烟雾和火点。一旦发现火点,电脑还可以发出指令,让无人机的摄像头进行拍照。照片上附带经纬度信息可以实现定位,从而明确每块田在哪个镇哪个村,使相关“证据”一一呈现。后期还可以通过计算,了解过火焚烧面积情况。
一个多小时的飞行中,并没有发现一处火点。现场的省环境监察局相关负责人刘承国告诉记者,在接下来的秸秆禁烧巡查中,我省准备将无人机作为一种补充手段,迈出从人防到机防的关键一步。至此,我省在已经建立的“卫星遥测、人工巡查、PM2.5监测”三位一体巡查基础上,再次增加了一种有力的手段,形成四位一体的监控巡查体系。
据悉,未来我省还准备在太湖蓝藻监测、企业污水排放监控中使用无人机。以污水偷排为例,过去环保执法人员接到偷排举报,很多情况下第一时间无法进得了企业大门。而有了无人机,它可以悄悄飞进企业,拍摄生成的高清晰图像可直观辨别污染源、污染口、可见漂浮物等,为环境评价、环境监察提供依据。 (杭春燕)